P1060298.JPG    
///讀於緩慢金瓜石午後///

悉松  光陰十帖  書摘 (博克來連結)

*世尊與赤馬對話。赤馬修道有得,成為具神通之外道仙人,剎那即可登須彌山,跨南海。
  赤馬請教世尊為何急奔走直到彼世百歲命終之際,仍無法到達世界盡頭,
  也未能抵達不生不滅之境域。

  世尊答:世間之組成與人之身心無異,都是由五蘊-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組成。
  出於貪愛,五蘊匯聚,輾轉染者,便是世間集聚的實況;
  一旦割捨貪愛,這世間也就不復存在。
  而深深了知這世間因貪愛造成的不完滿是苦,放下這苦;
  了知世間集聚形成之真相,放下這集合;
  了知有不生不滅的解脫境存在,去親自體證這解脫境.......(後略)

*南傳 <長老偈> 1002節
  既不希求死,亦不貪戀生;我之所求者,度日如雇工。
  由於身心五蘊是基於緣起和合,一連串的生滅流轉,"無常"、"無我"才是一切運作的本質。
  不執取已身為常恆不變的"我",不貪求世間物為常恆不變的"我所有"。
  如果能把身心還諸天地間自然生滅的現象,生起,便好好照料他生起;滅去,便放下任他滅去。
  那麼便無"我/我所有"的貪愛執著,做一個良好的"雇工",日日隨緣隨份的工作,
  一旦緣盡離散,便是坦然離職之際,心中無有掛礙。

這首偈語相當白話單純,而作者的解釋則將整首偈更加發展。
有時總覺得身體是由數億萬個細胞共同組成,
如此相聚緣起,造就了生命,但也帶來相對映的貪嗔癡,
對美以及情愛的執著牽動了這所有細胞的情緒。
如果能把身體視為五蘊匯聚之囊袋,既然緣起,就好好照顧它,每天善盡自己的本分,
待緣滅時,便坦然接受。
如此應為所謂"心離造作,貪愛盡滅",身體與世間不二,皆為聚散。

看完後只能說似懂非懂,縱有萬般體悟在心,
闔上書本下山後也一定很快就被我拋諸腦後,誰叫世間充斥如此多聲色犬馬,
在意的事情何其多,能放下的執著何其少,
只盼望這短短的心領神會能在炎熱的天氣裡多維持點心底的清涼。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Ly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